现在,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两国的商贸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根据NHK的新闻报道,2018年,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公司参与收购和投资的日本公司数量,比上一年增长了22%,为过去五年来的最高值。
另一方面,根据在华日本企业团体中国日本商会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9年白皮书》显示,随着中日关系回暖,2018年在华日企的信心保持升温态势,日本对华投资同比增加16.5%,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而在全球贸易动荡的背景下,2018年决定“缩小规模或转移”的在华日企比例相比2017年继续下降至6.6%,而同期表示要扩大或维持现状的在华日企比例则仍有小幅增长,分别占48.7%和44.8%。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已进驻中国的日本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在这些日企中,对中国市场及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的企业近年来赚得盆满钵满,比如最近风华正茂的优衣库。其实优衣库早在2002年就进入中国了,但是直到2005年才开了9家店,而且全部是亏损状态。这让创始人柳井正非常苦恼,他认定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不能轻言放弃。于是他亲自来到中国潜心研究后,发现中国消费者的时尚感完全超乎他的最初认知,物美价低的“超市货”很容易让年轻人忽视。最终,柳井正坚持自己的目标,在继续维持物美价低的基础上,将产品提升为“高逼格、快时尚”的销售战略,他先是在上海这种大城市的繁华地段开设店面较大的旗舰店,用于吸引消费者关注,打开知名度,将优衣库从“超市货”的印象中拉出来。比如上海淮海路的店面营业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规模如此之大,想忽略都不可能。另外,依仗大公司的优势,进行跨界合作,提升设计感,将普通的T恤打造成潮品。比如今年优衣库与艺术家KAWS联名出品的T恤,上架几秒钟,就被中国消费者抢空了,足见其把握中国消费者心理的功力。而超薄羽绒服、超轻防晒衣等超高工艺的产品,更是引领着中国市场的发展方向,但价格仍是一如既往的低。不仅如此,优衣库还顺应了中国的网购潮流,进驻了各大网络平台,通过中国兴起的新媒体运营手段推广自己的品牌,同时也邀请国内的明星为自己的产品代言。曾在中国生产屡屡碰壁的柳井正成为了用中国头脑营销的“老炮”,难怪现在优衣库在中国拥有600多家店面,业绩翻番,成为了日本市场以外,成长最快的海外市场。
而仍把中国当作第三世界国家,不与时俱进的日企则举步维艰,比优衣库更早进入中国且曾风靡一时的无印良品就是最好的例证。首先无印良品将日本的营销策略直接照搬到中国,但却将在日本亲民的定位变成了面向中产阶层的轻奢品。最初,无印良品以极简的设计和“无牌”的设计,受到中国大众的青睐和追随。但无印良品却并没有正视中国市场的价值,仍按照思维惯性,将最好的商品放在日本卖,其次卖到欧洲和美国,再其次才卖到中国。但中国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还未等无印良品有任何察觉,一大批“极简风”的替代品便充斥了市场,分流了大批消费者。同时产品品质也接连出现问题,被315曝光,失去了大批追随者的信赖。但此时,无印良品却没有正视其根本问题,而是采用了“降价”政策,降幅达20%,并在5年内连降了11次,破坏了其维系的轻奢品形象,最终连高端客户也流失了,销售额降到仅有优衣库的六分之一。虽然无印良品也尝试了其他转型手段,比如开书店、开酒店等等,但均无法扭转局面。事实证明,什么都卖的无印良品早已没有了品牌认知度,如果今后仍没有有效的营销战略,终将走向没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老牌日企在深度研究了中国市场后,开拓更宽的领域。比如以威士忌、啤酒和清凉饮料闻名的三得利控股,最近就与中国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国有控股集团“中信集团”携手,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合资公司。这也是中国最近调整对外政策后,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三得利公司视中国市场为最有前途的重要市场,未来除了传统业务外,还将以富裕阶层为主要客户群,希望通过正式启动中国市场的健康食品销售业务,使其在华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除了在华日企态度的转变,日本本土品牌也更看重中国客户的需求,比如日本开发商“KRGホーム株式会社”在东京、白滨等地均有房地产项目。近年来,该公司逐渐将销售目标转向中国投资客,在售房产项目甚至可以根据中国客户的喜好进行修改,比如将榻榻米的和室变为能放床的洋室、增加屋顶花园、将坐浴喷头改为淋浴、有的项目还配置整套家电家具等。还全权委托株式会社ヒマワリ国際コンサルティング代理其项目在中国境内的销售推广工作,收效显著。
世界格局正悄悄的发生改变,中日关系也逐渐缓和。日本的企业家们正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顺应时代的发展,继续深度耕耘这片潜力巨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