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后的核废水排入大海,一时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向以高素质示人的日本,为何会做出如此引发争议的决定?日本政府给出的解释有以下几方面。
为什么有源源不断的核废水产生?
因受2011年发生的“311”大地震及海啸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为了避免因炉内温度过高而发生爆炸事故,需要持续向机组安全壳内注如冷水以冷却堆芯、控制温度。而排出的核废水,以及地下水和雨水的不断汇入而产生的水量不断增加,预计到2022年秋季,用于存储这些废水的储水罐将全部装满,且再无更多储水空间。
“氚”是什么?
根据维基百科:氚(Tritium;符号:T或3H,注音:ㄔㄨㄢ;拼音:chuān)。亦称超重氢,是氢的同位素之一,元素符号为T或3H。它的原子核由一颗质子和两颗中子所组成,并带有放射性,会发生β衰变,放出电子变成氦-3,其半衰期为12.43年。其名称Tritium源至希腊语:τρίτος,罗马化:trítos,意思为“第三”)由于氚的β衰变只会放出高速移动的电子,不会穿透人体,因此只有大量吸入氚才会对人体有害。
氚是无需电源就自带发光能力的元素,在生活中常见的闹钟、手表等带有夜明装置的物质就是氚,据说是唯一一种无法人工降解的元素。这也是核废水中无法处理的放射性物质,当氚被稀释到一定浓度后,将对人体无害。就好比将带有夜明功能的手表戴在手腕上一样,不会对身体影响身体健康。
ALPS装置是什么?
“高级液体处理系统(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ALPS)”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特殊材料通过“吸附”、“共沉淀预处理”等工艺,能够将锶、铯等60余种放射性物质浓度降至一定的标准值以内(但其中的放射性物质氚基本除不掉),然后存储于专门的储水罐内。如图所示,经过ALPS设备处理以后的核废水中的各项数值均大幅下降至标准范围内。
“处理后的核废水”是什么?
日本政府一直强调核废水中的的污染水、污染处理水、处理水的概念是不同的,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和不实传言。
污染水是原子炉建筑物内的放射性物质为高浓度的水。
污染处理水是使用多核种去除设备“ALPS”等降低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后,保存在罐中的水。
处理水是将技术上无法去除的氚在海洋排放前控制在国家排放基准以下的水。
国际上有什么态度?
按照美国核管理委员会的说法,这种处理过的含氚水的排放是“惯例,并且安全”。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格罗西表示,将福岛核处理水排入大海,“在技术上可以实施,也符合国际惯例”。
世卫组织也特别说明,因为氚通常不会在饮用水中出现,不会对公共卫生产生影响,所以在检测中处于较低的优先级。
参考世界各地的核废水排放检测数据,日本所排放的处理水符合国际标准。
核废水处置方案有哪些?为何选择排入海洋?
日本政府这些年来,也一直研究如何处置这些处理过的核废水,也设想过几个方案:
1.将处理后的核废水稀释后排入海洋
2.注入地下2500公里的地层
3.以水蒸气的形式排放到大气层
4.通过电解成氢元素后排入大气层
5.用混凝土水泥等固封
无疑,将处理后的核废水稀释后排入海洋的方式可行性更高、操作更简单、成本最低。
虽然日本国内以渔业协会为首的部分日本人在抗议政府作出的这一决定,担心当地渔业及旅游业等会收到影响。不过日本政府心意已决,并要求东电等机构与渔业协会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将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
东京奥运会即将在7月举办,想必日本政府现在发布排放核废水的决定应该已经考虑到了相关因素,并不担心因此代来的负面影响。
此决定一经公布,也是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也是现在热议的话题。于是小编搜集到的日本国内相关的一些资料,不代表任何立场,仅供大家审评。